人社部出手,平台企业、人资企业成重点关注对象

时间:2025-05-15 |  阅读量:243 |  来源:第一资源


前段时间,人社部等5部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这是首个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的“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计划用6个月,集中解决一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这标志着对新就业形态用工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01

人力资源企业 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整体会议明确了以下内容:

除了头部平台企业、快递企业之外,还明确提到“规模较大的平台用工合作企业”。

“平台用工合作企业”这个字眼并不陌生,经常出现在“新业态劳动纠纷案件”的裁判文书中。

主要指的就是加盟商、配送站这些组织,这背后一般都是人力资源企业在运营。

可以说,在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平台企业和人力资源企业之间是捆绑的,所需要承担的用工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捆绑的。

除此之外,在上述所采取的做法中也提到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这一点。

为什么会提“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

就拿外卖行业举例,骑手多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约(所谓的站点),平台企业规避直接风险,更多用工风险由人力资源企业承担。

而在实际中,外卖骑手被层层转包下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被平台企业、平台合作企业通过让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及签订“承揽、合作协议”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

提及这点,主要是倒逼人力资源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能因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权益。

综上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人力资源企业也将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新业态用工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02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 大势已定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也是该专项行动的措施之一。

目前,2022年开始试点的7个省市累计参保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社部透露将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准备将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再加上,现在外卖平台商战火热,社保成为“人才争夺”新武器。

但对于平台企业来讲,社保所需消耗的成本远大于职业伤害保障。

可在外卖平台商战影响下,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在劳动保障权益的需求主动性上将会有所提升。

结合实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这一举措很重要,也很必要。

不仅规范平台用工,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还对吸纳就业会有一定增益。

未来,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参保、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等服务也会相继跟上。

关于新业态用工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提高服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